弱電工程又叫智能建筑,也叫系統集成工程,所有與信息有關的都屬于弱電這一塊的。智能建筑電氣技術仍然包括強電與弱電兩類。建筑及建筑群用電一般指220V50Hz及以上的強電。主要向人們提供電力能源,例如電力拖動電機用電,照明用電等等。智能建筑中的弱 電主要有兩類,一類是國家規定的安全電壓等級及控制電壓等低電壓電能,有交流與直流之分,如24V直流控制電源,或應急照明燈備用電源。另一類是載有語音、圖像、數據等信息的信息源,如電話、電視、計算機的信息。
弱電工程系統的技術含量高、建設周期長且過程復雜,在國內隸屬于建設、公安、郵電、廣電、消防、電業等行業管理范疇。弱電行業技術規范標準不統一,在弱電系統建設中許多環節過程存在弊病,資質管理與市場準入方面也不盡如人意,不合格集成商、工程承包商和供應商充斥市場,與弱電工程相關問題較多。
人們習慣把弱電方面的技術稱之為弱電技術。可見智能建筑弱電技術基本涵義仍然是原來意義上的弱電技術。只不過隨著現代弱電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,智能建筑中的弱電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。弱電技術的應用程度決定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。
1、 行業特點問題
弱電系統的子系統多,技術涉及自控、通信、計算機、電子、傳感器、機械等領域,現有的理論體系,有些焦點問題還未形成定論,值得借鑒推廣的工程建設經驗寥寥無幾;弱電設計在實際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專業、單位人員的制約,往往在工程后期設計才能全面展開,造成設計時間緊張,來不及深思熟慮;工程實施中招投標行為不規范,系統產品隨意變更,造成許多設計工作的浪費;施工圖與裝修嚴重脫節,用戶要求的不恰當、不明確,使設計人員做了很多的無用功;用戶功能隨時變更,更給設計帶來很多的不便。
2、 資質管理問題
一些系統集成商在沒有接受有效資質的情況下,打著"國內**、國際先 進"等旗號,到處承攬工程,致使在全國范圍內智能建筑的設計與施工存在質量管理上的失控。現在有許多公司通過各種手段、拿到智能建筑設計證書和智能建筑總承包商證書,但是它們對智能化系統并不了解,設計和建造出來的智能化系統讓業主吃盡苦頭,有的公司在申請的時候,具備從事智能化的實力,過一段時間,相關人員的流動又使他們不具備條件。
3、 技術標準問題
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如上海、江蘇、山東等省市已制定了地方的設計標準,郵電部也在制定綜合布線標準,但整個弱電集成系統的行業標準或全國性的規范還沒有形成。依據什么標準進行設計,要達到什么樣的等級及設備水準,如何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國際技術標準,如何進行工程質量評定和驗收,這些都是弱電集成市場中急待解決的問題。
4、 建設導向問題
許多業主、政府主管部門、一些甲級設計院、大型的施工單位、監理單位、工程公司,均對整個弱電設計存在誤區,對設計的程序、過程、內容不很明了,在整個設計"接力棒"中,設計者間的水平存在差異,設計分工還不合理;對采用的技術、設備用其運行條件缺乏了解,搞不實宣傳,有的投資商在已建、在建的智能建筑中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智能化要求,對系統要實現的功能心中無數,表現出很大的隨機性;有些業主片面追求技術先進功能齊全;另有一些業主則中求自己的樓能戴上"智能"的帽子即可;特別是在設備選擇或系統集成方面往往屈從潮流或隨意拔高,導致設備和設施不能正常運轉,造成投資上的極大浪費。
5、園區安防系統:
(1)、園區緊急求助系統;
(2)、周界監控報警系統;
(3)、周界、園區監視系統;
(4)、出入園管理系統;
(5)、停車場管理系統;
(6)、巡更系統;
(7)、應急廣播系統。
6、物化自動化管理:
(1)、房屋管理;
(2)、住
7、園區服務管理:
8、綜合信息服務:
統與管理系統通過智能配線架有機的連接起來,使得網絡管理和布線系統管理同步,但目前該系統并未大面積推廣,其功能,技術并不盡人如意,一個大樓采用智能布線系統將比一般的布線貴50%左右。一般的業主、建設方不愿在此投資。而目前最先進的布線應是在智能布線管理的基礎上有自動跳線技術,它是智能布線的發展方向。目前,主要有美國DynaTrax系統。用戶只需移動鼠標,就可以進行布線的移動、增加、改變。可在現有的各種網絡上運行,并支持現在網絡將來的升級。